很多毕业季的留学生都有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明明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写完的论文,为什么分数低得离谱?
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不小心进入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dissertation毕业论文的写作误区吧,还没交论文的小伙伴赶紧看起来!有问题要及时修改呀。
误区一 Introduction 缺少衔接
很多同学在写引言的时候,从背景介绍到research question的过渡是非常不明确的,例如介绍完背景之后就断崖式的开始说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如果这么写,其实是很难说服老师我们的研究问题是有价值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的同学经常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的为什么会在这个背景下提出这样的研究问题?
所以,要想让论文的background更好的过渡到研究问题,就需要要加入一些衔接性的语言。
通常来说,我们会经常使用facts and figures来进行构建我们的研究背景。
比如,我们想写body shaming对于女性消费心理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会展示一些数据——百分之多少的女性正在遭受body shaming pressure,然后这已经对他们的审题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研究问题:what is the role of body shaming in female consumption等。
上面这个案例的表达是符合逻辑且具有合理性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衔接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使用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或者 in the context of ... 来进行衔接,说出社会背景或者经济背景里面某个问题的严重性,再提出研究问题,就会显得我们的研究问题非常合理。
如果展示了一堆数据之后,没有一点自己的总结就直接上研究问题,就根本无法体现我们研究问题的价值。
误区二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没有自己的观点
Literature review这部分出现的写作误区会比较大也比较宽泛——很多同学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只注重文章的对其,却完全没有或者很少有自己观点的产出。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文献综述就是展示以前的作者关于某个研究问题都有什么样的发现。
但是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放进文章里,进而将其变成我们自己论文的内容,这时候就去要有我们自己的观点输出。
比如当我们说完了A学者和B学者的研究发现,就需要去对比一下他们两人的研究会有什么异同,那么这个异同的对比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观点输出。
文献综述虽然是在paraphrase别人的发现,但并不是用说说明书的方式罗列,而是在引用了之后加入自己的观点输出。
误区三 Methodology 方法论要素不全
很多同学在Methodology方法论这部分出现的写作误区就是要素不全。
比如说很多同学在方法论这一张只简单说了使用的方法是定性还是定量,就再没有表述其他的内容,虽然看上去好像说了是怎么研究的,但这是不完整的。
Methodology的写作一定要严格遵守一个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我们可以参考下面这张洋葱图,来构建方法论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先说明这个研究的research philosophy是什么,然后说明research approach是什么,最后再确定研究使用的是定性还是定量。
接下来,只要根据定性或者定量的选择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抽样方法的描述就可以了。
Methodology的最后千万别忘了ethical consideration,对于很多人文社科类等研究涉及到人的同学来说,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完整的做到了这些,才能保证我们methodology这部分的要素是齐全的。
误区四 Result & Discussion 数据分析不深入
在result和discussion的写作中出现的误区可能是源于很多同学对数据分析的误解。
有的同学觉得,我用问卷收集了数据,那么我在分析部分需要展示的就是类似于问卷星生成的饼状图或者柱状图,然后分析一下百分比就可以了。
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选择了定量分析法,我们不仅要去展示有多少人选择了某个选项,还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方法去验证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所以通过问卷收集来的数据,并不是单纯的去展示数据表面的意思,而是要进一步分析它背后的含义。
无论大家选择定性还是定量——尤其是定量——不要只想着展示表面的数据,一定要确保自己掌握统计学研究方法和一些数学方法来解析数据背后的含义,比如说SPSS等等。
OK,再来总结一下毕业论文的四个写作误区:
① Introduction中背景数据和研究问题要注意过度
② Literature Review要输出自己的观点产出
③ Methodology中要避免要素不全
④ Result & Discussion中不要只展示表面数据